制造业出海,已从单纯的“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的深水区。单纯依赖订单增长已不足以构建长期壁垒,提升品牌价值才是行稳致远的关键。在众多数字营销平台中,LinkedIn和TikTok并非对立的选择,而是功能互补的强大组合。本文将深入拆解如何双轮驱动,用LinkedIn让全球客户相信您的专业实力,用TikTok让世界看见您工厂的创新活力,最终实现从“内容”到“线索”的高效转化。
一、LinkedIn:B2B制造业出海的精准线索引擎
对于以工业设备、自动化系统和核心零部件为主的制造企业而言,LinkedIn 是触达海外采购决策者(如技术总监、采购经理、供应链负责人)的核心平台。其9亿用户中超过6,000万为企业决策层,高度集中于欧美、东南亚等重点市场,是建立专业信任、展示技术实力、推动高客单价B2B交易的关键入口。
✅ 核心优势
1. 工业品牌可借助内容传播实现高效破圈
TikTok 的推荐机制能放大专业内容的影响力,帮助 B2B 工业企业快速提升认知度。
案例:Evertrak(复合铁路枕木制造商)通过行业教育、工艺对比和生产幕后短视频,30 天内实现浏览量 +463%、主页浏览量 +213%、点赞 +581%、评论 +1700%,93.4% 流量来自 FYP 推荐。(来源:Zen Media 案例)
2. 构建权威专业形象
通过企业主页认证、高管个人IP运营、技术文章发布等方式,系统展示企业资质、研发能力与项目经验,显著提升海外客户信任度。
案例:LinkedIn 调研显示,78%的B2B买家在采购前会查阅供应商的LinkedIn主页,将其视为“企业官网之外的第二权威信源”。(来源:LinkedIn 官方调研报告 The State of Sales)
3. 高效转化高质量销售线索
结合InMail私信、内容下载CTA(如“获取白皮书”“预约产品演示”)、直播活动报名等功能,可直接引导潜在客户进入CRM系统,形成从曝光到留资的闭环。
案例:大族激光通过在LinkedIn系统性发布《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白皮书》,结合精准投放,在半年内实现了海外有效线索45%的增长,并成功切入多个海外新能源项目供应链。(来源:企业公开新闻稿及 LinkedIn 营销实践分享)
4. 支持长周期客户培育
制造业采购周期可长达数月。通过在LinkedIn持续输出行业洞察、客户案例、技术解析等深度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客户心智,提升中标概率。
案例:根据 Market Veep 的调研,制造业企业在 LinkedIn 上实施系统化的潜客培育策略后,平均销售周期缩短 23%,且被培育过的客户订单金额比未培育客户高出 47%,显著提升了长期转化效果。(来源:Market Veep《7 B2B Lead Nurturing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Success》)
二、TikTok:制造业“破圈传播”与品牌认知的新战场
如果说 LinkedIn 是“深水捕鱼”,那么 TikTok 就是“撒网式曝光”。它凭借算法推荐机制与短视频的直观形式,正在打破“制造业=枯燥”的刻板印象,让工厂、生产线、技术创新“活”起来,触达传统B2B渠道无法覆盖的潜在受众。
截至2025年,TikTok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3亿,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欧美Z世代与千禧一代中拥有极高渗透率。更关键的是,其用户不仅限于C端消费者,也包括大量工程师、设计师、采购人员等B端从业者。
✅ 传播优势深度剖析
1. 工业品牌可借助内容传播实现高效破圈
TikTok 的推荐机制能放大专业内容的影响力,帮助 B2B 工业企业快速提升认知度。
案例:Evertrak(复合铁路枕木制造商)通过行业教育、工艺对比和生产幕后短视频,30 天内实现浏览量 +463%、主页浏览量 +213%、点赞 +581%、评论 +1700%,93.4% 流量来自 FYP 推荐。(来源:Zen Media 案例)
2. TikTok 广告可直接驱动工厂岗位线索转化
针对制造业招工或客户获客,TikTok 投放能带来更低成本、更高转化。
案例:Techouse Inc(Jobhouse Factory 工厂招聘平台)使用 In-Feed Ads + 类受众定向,一个月内收获 36.8 万+ 展示和 1.5 千+ 点击,工厂岗位申请转化率达 18.8%,远超其他渠道。(来源:TikTok for Business 案例库)
3. 制造巨头通过工厂内容增强品牌亲和力
工厂参观、生产流程类视频能满足用户“眼见为实”的需求,拉近品牌与受众距离。
案例:John Deere(约翰迪尔)在 TikTok 长期发布工厂制造流程与产品短视频,账号吸引 71 万粉丝、获赞 780 万;其中“曼海姆工厂制造流程”视频成为高互动爆款。(来源:John Deere 官方 TikTok 账号)
三、协同策略:构建“TikTok打声量 × LinkedIn接线索”的全渠道闭环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单独依赖单一平台难以实现品牌出海的完整目标:
· TikTok 流量大但转化链路长,用户专业度参差,难直接留资;
· LinkedIn 专业性强但增长慢,内容成本高,难以突破圈层。
如何让两大平台1+1>2?关键在于策略性整合,打造从“品牌认知”到“线索转化”的完整路径。
四步策略:实现双平台1+1>2
策略步骤 | 核心要点 | 实操建议 |
1. 内容分层设计 | TikTok做“爆款内容”吸引关注;LinkedIn发“深度内容”建立专业形象 | 同一技术主题拆解:TikTok发“机器人跳舞”短视频;LinkedIn发《工业机器人在新能源产线的应用白皮书》 |
2. 流量互导机制 | 实现双平台流量闭环 | TikTok简介写:“Follow us on LinkedIn for technical insights”;LinkedIn文章嵌入TikTok爆款视频链接 |
3. 品牌人设统一 | 打造“技术+人文”双重品牌形象 | CEO出镜LinkedIn谈战略愿景;工程师团队亮相TikTok讲述“如何打造一颗零缺陷轴承” |
4. 数据闭环追踪 | 评估内容ROI,优化投放策略 | 使用UTM参数追踪TikTok→官网→LinkedIn留资路径,量化内容对销售线索的实际贡献 |
💡 言灵建议:
设立“内容中台”,将核心产品/技术主题打包为“内容包”(Content Kit),包含:
· 1条用于品牌破圈的TikTok短视频脚本
· 1篇用于专业背书的LinkedIn深度文章
· 3条用于日常互动的Instagram图文
· 1个PDF产品手册 实现“一源多用、全域分发”,提升团队执行效率。
实战验证:三类制造企业的协同成效对比
为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我们观察了三家不同类型企业的出海实践,清晰呈现“TikTok+LinkedIn”组合拳的实际价值:
企业类型 | TikTok策略 | LinkedIn策略 | 成果对比 |
A公司:工业机器人制造商 | 发布“机器人跳舞”“自动码垛挑战”等趣味视频,累计播放2000万+,涨粉1.2万 | 定期发布技术白皮书、客户成功案例,获赞8,000+,收集有效留资120+ | TikTok显著提升品牌认知度,LinkedIn贡献85%以上有效客户线索 |
B公司:新能源电池组件商 | 拍摄“电池极限测试”系列(如穿刺、挤压、高温),引发行业热议,多条视频被工程类KOL转发 | 高管参与LinkedIn行业群组讨论,分享碳中和与ESG实践,建立专家形象 | TikTok带动官网访问激增400%,LinkedIn促成3个大客户签约 |
C公司:精密模具厂 | “模具制造全过程”系列视频走红,单条最高播放520万,被多个机械工程频道转载 | 企业主页展示ISO认证、专利证书、合作客户LOGO墙,增强可信度 | TikTok吸引海外代理商主动联系合作,LinkedIn辅助完成技术尽调 |
结论:双平台协同,才是制造业出海的“黄金组合”
TikTok 是打开海外认知的“扩音器”,LinkedIn 是承接高价值线索的“转化器”。只有将两者策略性结合——
✅ 用 TikTok 吸引关注、打破圈层,
✅ 用 LinkedIn 建立信任、推动决策,
才能真正实现从“被看见”到“被选择”的跨越,让中国智造在全球价值链中赢得话语权。
四、从“工厂出海”到“品牌出海”:制造业出海的“双轮驱动”时代已来
制造业的全球化竞争,终局是品牌的竞争。制造业正进入一个“内容即销售、品牌即信任”的新阶段,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性价比比拼,而是品牌影响力、技术透明度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综合较量。LinkedIn 与 TikTok 并非对立选择,而是互补工具。用 TikTok 让世界看见你的工厂,用 LinkedIn 让客户相信你的实力。
言灵为中国高端制造企业提供全球化内容营销支持,三大核心服务:
· “一源多用”内容包:一套技术主题,生成TikTok视频、LinkedIn文章、产品手册等多平台内容,高效复用。
· 双平台协同策略:打通TikTok引流与LinkedIn转化,实现“声量→线索”闭环。
· 工业内容方法论:专为制造业打造,让技术“看得懂、信得过”。
从被看见,到被选择。言灵,与中国制造同行,迈向全球品牌。
电话:400-097-8816 邮箱:marketing@landelion.com
📚 拓展阅读
如您希望进一步了解制造业出海数字营销策略,阅读我们往期深度内容,助您做出更专业、更高效的决策:
《制造业出海企业必看:LinkedIn高转化内容创作全攻略(从策略到落地)》
《海外社媒运营:中国制造业如何利用领英LinkedIn触达全球买家?》
《中国制造业出海:如何利用Instagram撬动全球经销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