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出海的5个误区,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发布日期:2022-09-16
当国内流量、人口红利增速放缓时,品牌们都开始寻找新的生意机会和风口。而出海则被视作缓解增量乏力的一剂良药,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品牌在实际出海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些共性的难题:


出海往哪走?

出海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市场,比如日韩、欧美、东南亚等。目前大部分成功出海的品牌,基本上都会选择相对保守的战略:先攻占一个山头,再去攻下一个山头。对于品牌来说,不同的目标市场,都意味着是一个全新的出海挑战。


出海卖什么?

以饮料、美妆来举例,这一类产品在不一样区域市场有不同的行业标准,以及非常地域化的偏好习惯。品牌需要理解文化,才能知道消费者口味、喜好、审美趋势等,这就要求品牌在出海之前,应该对细分领域内的目标用户有非常深刻的洞察和认知。


出海如何搭建团队?

组建国内营销团队还是在海外市场组建新的团队?对于出海品牌来说,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需要重视的是,最好是对目标市场有充分认知、洞察能力的团队、人才,建立全球化的沟通体系,以及具备本地化的营销能力,这是品牌出海营销的关键。
有过出海经验的品牌不在少数,只不过幸存者偏差,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交了高分答卷的那些。那么为什么有的品牌出海做得好,有的品牌却了无痕迹?言灵整理了品牌在出海营销中五个常见的误区,分享给出海企业避坑。


误区一:入驻海外电商平台就完成了出海

品牌在出海时往往第一时间会选择入驻海外电商平台,一旦完成了上架商品-卖货-发货-交易成功,就认为出海已经搞定了。实际上,入驻海外电商平台只是第一步,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出海品牌需要触达的传播维度还很多,空间也还很大

单从渠道来说,除开跨境电商平台和独立站,还有更多的触达方式有待开发。比如,泡泡玛特不仅选择了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独立站渠道,还通过线下零售店、快闪店、机器人商店等,以组合拳的形式持续吸引不同市场的消费者。


误区二:出海营销就是内容分发,一稿多投

面对海外目标市场的营销,大多数品牌还会按照传统营销思路操作,背后反映出的是品牌仍处于盲目投放期,不知道怎么去打造海外的品牌,占领海外用户的心智。

其实,不同目标市场的社交生态环境都有自己的特点。内容审美、社区文化都有极其大的不同,品牌如果想要通过媒体传播渠道、社交平台等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更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特性、用户偏好、语言风格、KOL等来做定制化的创作,而不是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做“一稿多投”的内容分发。


误区三:出海就是卖最火爆的产品

实际上,在国内火爆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也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更何况将产品换到另一个地域,面向另一批新的用户。

出海品牌寻求增长的角度不应局限在量,更需要站在当下目标市场的环境来思考,真正打动消费者购买的价值点在哪里,是否存在个性化的消费本质。这就导致品牌在做出海营销时需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产品本土化。产品本土化包含两个层面:

  • 产品物质层面,品牌可以针对目标市场,从产品设计、产品原料、产品逻辑甚至是售卖方式等角度,去适配目标市场。

  • 产品渠道上的选择,品牌可以结合目标市场、品类属性、消费者习惯等采取本土化的渠道布局。


误区四:忽略与用户的沟通互动

和国内社交环境类似,国外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为品牌带来了营销红利。例如,早期大多数成功的海外DTC品牌,是借助当时海外媒体平台的技术和流量,与消费者建立了紧密的沟通、互动。

一些出海品牌也都开通了不同海外平台的社交账号,但更多也是搬运,内容更新频率不高。但品牌如果决定出海,那么出海品牌在海外社交平台和用户的互动、沟通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品牌日常的一些发帖、互动等,能让消费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品牌理念、品牌调性、品牌创始人的故事,甚至是通过品牌看到有趣、有意思的事情,这也间接加速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情感建立到销售转化


误区五:中国品牌,出海营销一定要打中国元素

品牌是否应该打中国元素,主要取决于产品力、品牌理念和中国元素的关系强度。若是强关系,中国元素是一个让海外用户快速认识品牌的助推器,能帮助品牌加强竞争优势。但若是弱关系,则会影响品牌输出,这时品牌应该去打品牌优势的点,重点匹配市场需求,去包装品牌故事。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言灵(Landelion)是一家聚焦跨境业务的整合传播服务提供商,如果您对本文中涉及的海外市场品牌与营销人才外派服务有相关疑问或需求,欢迎拨打 400 097 8816 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marketing@landelion.com 与我们联系。

参考资料:
https://blog.hootsuite.com/social-media-posting-schedule/